/
/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ANNOUNCEMENT  

重要公告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 分类:新-走进赤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2-15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办局: 现将《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概要描述】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办局:
现将《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 分类:新-走进赤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2-15 00:00
  • 访问量:
详情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办局:

  现将《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12月30日

 

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赤峰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为深入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制定赤峰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一、“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回顾

  (一)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94项,科技拨款29026万元。是“十一五”的4.6倍。其中:国家级项目110项,科技拨款10161万元;自治区级项目284项,科技拨款18865万元,其中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13项,科技拨款7725万元;五年来,市本级科技专项拨款5182万元,其中科技重大专项2项,匹配资金3500万元。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支撑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平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农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办会方式由“政府承办”逐步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相关企业承办”过渡。“十二五”期间,农博会累计展出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1.8万余项,实现推广转化科技成果7000余项,累计完成现场交易额10亿元,意向成交额25亿元。参展参会人员由2010年的7.5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3.8万人次。

  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立足北方寒冷地区,以设施农业为主导产业,核心区已建成新品种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展示、研发孵化培训、种苗繁育、冷藏保鲜加工、现代物流与农资服务六大功能区,面积达6500亩。示范辐射赤峰市及周边地区面积达115万亩,带动30万农户受益。调整规划后的园区在国家考核评估中评为“优良”,并确定为“国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基地”。

  “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家,总数达到3家,新增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家;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驻企业达164家,总产值639亿元;组建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新增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总数达到10个,占自治区的45.5%,内蒙古蒙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培育联盟;新增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9家,总数达到32家;新增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家,总数达到6家;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总数达到8家;组建了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建设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2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9个;新增自治区级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2个,总数达到5个。

  (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十二五”期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8项;评选出赤峰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3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0人;市科技进步奖120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60项;鉴定各类科技成果170项。

  全市专利申请总量286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91件,授权204件,专利申请量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132.5%;实施了知识产权托管工程,累计加入知识产权托管工程的企业87家,培养了企业专利工作明白人100余名。

  (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创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20家,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1家。基本覆盖了医药、化工、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

  (五)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完善了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服务体系。组建了自治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7家,其中赤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二是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市700余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牧区。三是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整合科技信息和网络资源,搭建科技信息资源库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二、“十三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围绕建设创新型赤峰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新格局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原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能力。

  ——坚持围绕中心、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措和重点任务,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集中攻关、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攻克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坚持平台建设、服务发展的原则。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和全面协调科技平台载体的合理布局。加强科技园区、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展会等平台载体以及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促进科技服务平台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坚持深化改革、协同创新的原则。围绕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布局,完善统筹协调我市科技政策体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执行、评价、监督的运行机制、科技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把改革创新做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广泛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我市“一区、一带、一体化”区域合作大背景下,深化与北京、山东、广州等地的科技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十三五”科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日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培植一批自主创新品牌,在优势产业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创新能力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

  ——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左右,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总量比例稳定在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0.8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支柱产业装备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自治区先进水平。

  ——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家畜良改率达到97%以上。

  ——新增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家;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自治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累计达到10-15个。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

  ——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

  ——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2家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5家以上。

  ——组建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达到35家;新组建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众创空间总数达12家以上。

  (二)主要任务。

  全面实施“3157”工程。“3个1”即一个观念、一个目标、一个定位。“5”即抓好五项重点工作。“7”即提供七项保障。一个观念:要牢牢把握“大科技”的观念。要用大合作、大开放、大科技的观念来谋划和推动科技工作。一个目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一个定位:服务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二是抓好科技攻关工程实施。三是抓好科技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抓好科技合作。五是抓好科技扶贫工作。七项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科技政策保障。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四是搞好顶层设计。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六是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七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四、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一)农牧业领域。

  1.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完善以涉农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农牧业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联合承担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以及相应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各类农牧业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激发涉农企业开展创新活力,带动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跨越。

  ——完善科技攻关与推广体系。紧紧围绕我市农牧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重点,逐步建立以农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大户为基本点,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农牧业科技攻关与推广体系。

  种植业围绕生物种业、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现代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信息农业等方面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全面提高种植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良种选育与安全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设施蔬菜农药残留污染控制与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生物有机肥关键技术、新型生物源农药研制技术、林果业品种选育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花卉组织培养及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养殖业围绕健康养殖与清洁生产、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料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与集成配套技术研究,有效解决畜牧业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重点开展主要动物生物技术、疫病快速诊断及预防控制技术、动物资源利用和规模化健康养殖以及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加快昭乌达肉牛、瘦肉型北京鸭、加系原种猪核心群选育以及罕山白绒山羊纯种扩繁与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农畜产品加工业围绕肉牛、奶牛、肉羊、绒山羊、肉鸡、肉鸭以及玉米、杂粮、蔬菜等主导产业,研究开发农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提升现有加工企业的研发能力,全方位提升我市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开展主要农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牛羊、肉鸡、鹅鸭及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草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林木资源高附加值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大宗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技术、农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及电商平台技术、“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研究与示范;通过举办农博会和应用星火12396科技服务等平台进行科技推广服务。

  2.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达到9770亩,入驻企业保持在13家,行业领军人才达到15名,引进研发转化推广设施蔬菜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00项。示范辐射面积达到130万亩,辐射带动30万农户受益。围绕园区继续做好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施农业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内蒙古设施农业研究院四大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园区的研发创新能力。

  ——加快自治区和市级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紧紧围绕优质杂粮、牧草种植,种畜、种禽、种苗木生产繁育、畜禽养殖、育肥及屠宰加工和沙化环境治理等主导产业,建设好现有的6个自治区级和2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继续加大自治区级和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力度,围绕肉羊、甜菜、设施果树等主导产业,计划新增自治区和市级园区2-5个。

  ——继续抓好自治区和市级农牧业特色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农牧业特色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本着“树品牌、育精品、创特色”的原则,围绕名优特良种繁育、高效养殖、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生态建设等项技术,组织实施好现有的自治区和市级农牧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经过5年努力,使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基地。

  3.加快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继续办好农牧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深化改革办会方式,逐步由“政府承办”向“企业承办”过渡,继续采取综合展会与分会以及网上展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展会规模、丰富展会内容、突出展会成效,使展会成为科技人员和涉农企业展示交流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产品、新设备的平台,成为广大农牧民获取农牧业新技术、新成果的高效对接平台。

  ——推进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依托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吸纳高端人才,研发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年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项以上,实现产学研的高效结合。在巩固提高现有9个自治区涉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同时,积极创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其成为我市农牧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进一步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面向产业龙头企业、中介科技服务机构和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拓展星火科技12396服务平台在农村牧区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到2020年全市计划选派涉农科技特派员达到900人,向农村牧区和企业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100项以上。加强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万余期,完成培训农牧民85万人次,使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高新技术领域。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围绕有色金属、能源工业、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医药、食品、建材、纺织等领域,通过科技攻关工程的实施,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制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产品更新换代,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左右,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的提升能力显著增强。

  ——有色金属工业。围绕铜、铅、锌、钢铁、钼、锡、钨、金银和尾矿回收等领域及“采选冶加”四个环节,组织实施有色金属产业重大技术攻关,形成较为完善的采选、冶炼、精加工的产业链,在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提高我市有色金属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

  ——能源工业。推动传统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能源高效利用、煤炭低污染转移、高效洁净燃煤火力发电及发电环保技术、热电联产系统核心单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现代煤化工。围绕我市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发展目标,在煤制气、煤制油、煤制尿素、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聚氯乙烯等领域,组织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将产业链向下游产品、精细化工和材料化工产品拓展,构建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推动克什克腾国家战略性煤基能源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清华大学新能源试验开发基地建设。

  ——现代装备制造工业。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以发展整机装备、精密配件、关键零部件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矿山机械、风电设备、农牧业机械、纺织机械、冶金装备、机电产品、电力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电子信息设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食品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以粮食蔬菜肉类为主导的食品工业。重点开展肉制品、乳制品、粮油产品、蔬菜食品、特色食品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核心技术,推进现代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绿色、有机、特色食品研究开发,

  ——现代医药工业。围绕建设综合医药产业基地和现代中蒙药产业基地目标,重点开展化学合成药、仿制药、中蒙药生产工艺和制剂的研究;开展中蒙医药及医药中间体研究;开发国家新生物制品制剂、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研究;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

  ——建材工业。以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为核心,重点开展新型水泥和新型建材技术研究,推进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强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修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和节能环保材料研究与开发。

  ——纺织工业。重点开展高端纺织服装、现代化纤印染和绒毛加工技术研究应用,提升产业档次,增加高技术含量,打造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纺织工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2.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和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新能源。风能围绕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开展风力发电、输送、储能和风机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智能电网相关技术、控制系统及风电接入、并网技术、分布式能源大容量储能装置、MW级以上风电机组和配件研究与开发。

  太阳能重点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研究。加强太阳能硅材料开发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开展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能量储存技术及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和控制技术研究。

  生物质能重点开展生物天然气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秸秆类原料生产生物燃气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以及生物质硫化床燃烧锅炉的开发与应用。

  ——新材料。重点开展非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升非金属新材料的精深加工技术,重点是氟硅化工材料、陶瓷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纳米材料、超细粉体材料、新型绒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生物工程。以玉米生物化工为重点,开展谷氨酸、赖氨酸、葡萄糖、山梨酸、聚乳酸等玉米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生物医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发酵技术、酶生产及活性物质提纯、畜禽产品资源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应用技术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在高端农牧业装备研究方面,组织开展农林生物质收获加工成套设备、新型青贮饲料收获设备、智能化节水灌溉设备等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在高端纺织机械设备方面,开展羊绒分梳智能化和数字化控制技术研究,完善和提升羊绒联合分梳技术。

  ——节能环保。重点支持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先进节能技术改造。开展城市供热与供冷系统技术、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建筑节能、园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城市污水、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软件研发、网络通信为重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教育、医疗、中小企业服务、蒙古文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研发应用。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引导工业企业发展“互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新能源汽车。重点研究整车集成技术、多材料轻量化设计技术、轻量化电池组设计技术、模块化电池管理系统和小型电动汽车耐撞性与电气系统安全性一体化设计技术,形成纯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配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3.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推进“一区四园”建设。积极推进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纺织产业园、机械加工园、冶金产业园“一区四园”建设。推动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资源转型和产业升级为主的园区建设。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煤化工、生物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基地。尽早使内蒙古赤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2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开发区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支持鼓励各类园区建立孵化机构,在红山高新技术开发区、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综合型孵化器,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网络化手段和资本化途径,。推动技术交易、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构建适应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实现园区的二次创业和升级。

  4.推动建立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资源的协同创新和科技合作,发挥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产学研创新平台的作用。继续完善和促进赤峰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博奥现代蒙中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内蒙古和润设施农业研究院建设和发展。

  (三)社会发展领域。

  1.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强生态治理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生态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示范。以提升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重点发展科尔沁沙化土地恢复与资源持续利用技术、旱寒区植物种质资源选育与保护利用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林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工艺技术、选矿废水与城市中水综合利用技术、矿山废弃地及塌陷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防治技术研究、工业污染防治综合技术研究、复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推动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退化土地防治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加快人口健康科技发展,提升全民健康保障能力。针对地方病、常见病、重大疾病等,强化综合防控方案的应用推广、新型诊疗技术研究及生活保障辅具开发。加强重大新药创制技术研究;道地中蒙药材种植及良种繁育标准体系研究与示范;蒙药配方颗粒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的示范研究;道地中蒙药材高压差低温提取多级膜分离浓缩技术研究;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和优势诊疗技术的研究,促进中蒙药优势特色的发挥和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医疗器械示范应用、农村卫生适用技术推广;深入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支撑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3.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提升应对自然灾害技术能力,建立基本地理监测技术体系,重点开发地震灾害防御指挥系统;地震活动断层可预见性研究;抗震设防研究和安全民居示范工程,提升农村牧区建筑物整体设防能力;建立智能公共安全平台、城市灾害应急和救援技术体系;开展食源性危害评估技术及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开发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产品,食品安全生产防控和追溯体系及标准化研究;建立突发性灾害预警防治服务系统,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4.加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旗县区的资源禀赋及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及试验示范。争取再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各1家。力争全市过半数以上旗县区进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列。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1.加强全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赤峰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市、旗县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和各项保障措施,形成上下联动机制。

  2.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对财政投资和支持的重大项目要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审议,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以获取和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3.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支持企业将自主专利技术或引进关键专利技术进行实施和转化,促进专利的实施与产业化;重点推动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

  4.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导其建立和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机制,形成行业保护合力。

  5.加强全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善知识产权执法条件,充实旗县区知识产权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水平。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6.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我市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数据库及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信息支撑。

  7.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和引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等业务,鼓励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及人员的执业监督和管理力度。

  (五)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产学研创新发展。

  1.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巩固和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层次合理、重点突出的科技合作新格局。深化与北京、山东、广州等地的科技合作。

  2.加强产学研合作及院士工作站建设。强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广泛技术交流与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推动研发平台和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互相开放共享。健全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大在优势特色及新兴领域的技术合作。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需求的联合技术攻关。

  (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鼓励科技型企业柔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专家,积极承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实施好赤峰市“玉龙人才”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带动工程。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重大科研项目、科技交流合作项目为依托,柔性引进领军人才,培养本土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

  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市每年下派科技特派员800名左右,促进先进技术在企业和农村牧区的推广应用。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每年选派200名左右三区科技人员到受援旗县服务,为我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主要领导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科技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形成以科技管理部门为主导,有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科技工作新局面。

  (二)政策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赤峰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促进本地区科技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旗县区和各部门从各自的发展实际出发,按照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相应的科技创新规划。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与制度保障。

  (三)投入保障。

  依法增加科技投入,全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确保旗县级以上财政将科学技术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总体水平;确保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预算内财政的基本建设资金中,每年应当安排1.5%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技术工程项目。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带动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四)服务保障。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研究开发服务体系、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技术标准应用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科技咨询服务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体系。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全市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和服务环境。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表彰奖励力度,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干部队伍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科技管理部门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

  ANNOUNCEMENT  

重要公告

  DYNAMIC  

商会动态

Copyright©2016 北京赤峰企业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124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