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7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9.1万人,城市化率38.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建设得到有效推进。2002至2008年,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约262亿元(其中旧城区投入83.38亿元,新城区投入178.6亿元)。市区道路长度达到311.1公里,面积6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3.16%,人均公共绿地5.54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510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78%;用水普及率达到75%;用气普及率达到77.2%;污水处理率达到69.48%;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4.32%;中心城区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51标台。
为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我市于2003年启动新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坚持“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培育产业、聚集人口、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投资力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九横、六纵、五桥”城市道路41公里,铺装面积142万平方米;铺设供热、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各类地下管线200多公里。二是园林景观工程完成“一场、两带、四园”和14条街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153万平方米;完成7道橡胶坝建设,形成水面70万平方米。三是机关办公楼、写字楼开工面积36万平方米,有22家独立办公单位搬入新区办公。四是房地产累计开工面积达到520万平方米。五是教育基础设施完成了王府花园幼儿园、赤峰市第二实验小学、红旗中学、赤峰二中、新城区初级中学和赤峰第二实验中学扩建工程等教育设施。六是在商业设施方面,建设了2.8万平方米的龙湾特色美食一条街,2.1万平方米的万佳购物广场、7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市内民营企业建设的3.6万平方米的玉龙购物广场、重庆浩鼎公司建设的16万平方米的金钰大都会等商贸设施目前均在建设中;玉龙国宾馆、游泳馆、海贝尔游乐场、大漠绿都生态餐厅、旅游纪念品展销中心、浩瀚汽车城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截止2008年底新城区共启动建设项目260多项,累计完成投资178.6亿元,核心城市框架已经形成,功能初步完善,极大地提高了赤峰的城市品位。
自2003年以来,中心城区实施了205多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完成了哈达西街、临潢大街、松山大街西段、解放街、站前街、红山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工程、昭乌达路、东城大街、振兴大街、站前西街、钢铁街东段改造、元宝山区哈河街及松山路道路建设工程、松州路北通工程、赤峰民航机场、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钢铁街供热管网建设工程、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工程等项目。2003-2008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83.38亿元。
市政府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不断理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2007年出台了《赤峰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并形成了市统一领导区全面负责,有关城市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具体管理、密切配合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全面参与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市级城市管理部门在市政府领导下,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协调和指导工作。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理顺,城市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从2003年开始,在常规城管监察的基础上,连续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活动,拆除各种违章建筑和影响市容的临时建筑,整顿规范户外、店堂广告牌匾,严厉打击乱贴、乱挂、乱写、乱画行为,取缔各种违章占道、店外经营行为,加强市政、公用、环卫、绿化设施管理,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等各方面问题。